2025年7月30日高教舆情热点
发布日期:2025-09-15
微博关注热点
【#厦门大学情况通报#】
7月30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发布通报:我们已关注到网络反映我院学生陈某某在社交平台发布辱骂国家运动员的不当言论情况。学院对此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规依纪作出严肃处理。感谢社会各界的关注!
【#媒体评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别让性别对立成为舆论的预设立场#】
2023年,武汉大学女生杨某发文称,在图书馆自习时被肖某某性骚扰。武汉大学随后以肖某某“存在不雅行为”为由给予记过处分。时隔两年,一审法院近日宣判:不能认定男生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某的指控。 判决结果,像一块投入静水的石头,不仅让此前的指控有了司法层面的结论,更将学校此前的“记过处分”推到了舆论聚光灯下,让“撤销处分并道歉”的呼声愈发清晰。毕竟,若连司法机关都无法认定性骚扰,校方当初的处分是否成立,就有必要被重新审视。如果学校仍认定存在不雅行为,就该公开细节和判定程序。 教育的公信力,恰恰体现在“程序透明”与“有错必纠”上。当最初的处分依据被动摇,及时启动复核、澄清事实、纠正偏差,才是对学生权益的基本尊重,也是对教育职责的践行。 人们希望武汉大学正面回应,是希望看到学校的惩戒不是拍脑袋决策,更不会成为息事宁人的工具,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则为准绳;当错误发生时,纠错的勇气与当初作出处分的果断同样重要。 而于公众而言,应该为真相而战,而非为性别而战。当类似纠纷出现时,我们可以先放下偏见,看看证据链是否完整,听听双方的完整叙述,给调查留出足够的时间,而非用性别阵营划分敌我、用立场代替是非。 毕竟,每个个体的遭遇都不该被简化为性别符号的注脚,每个家庭的痛苦也不该成为流量狂欢的祭品。 唯有守住理性的底线,尊重理性的裁决,才能让受害者得到公正,让无辜者免于受伤害。 否则,当性别对立成为舆论场的预设立场,真相便容易被情绪撕碎,最终所有人都可能沦为“罗生门”的牺牲品。
【#北邮缩减研究生奖学金覆盖比例引争议#,校方:已收到学生反馈】
#北邮回应缩减研究生奖学金覆盖比例#近日,多名北京邮电大学2025级研究生新生向澎湃新闻反映称,收到新生入学材料时,他们发现奖学金政策发生变动。 这次变动是以附件“说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告知,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比例从原“全覆盖”缩减至最高55%,博士研究生部分年级覆盖比例从100%降至65%。这一调整在该校研究生新生群里引发争议。 7月25日,澎湃新闻记者就奖学金政策调整争议联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办公室。该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已收到学生反馈,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后续将持续完善奖学金体系,并拓展奖学金来源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资助,以激励学生投入科研与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