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高教舆情热点
发布日期:2025-09-26
微博关注热点
【#当大学生的饭卡丢了以后#】
大连理工大学一位同学不慎遗失了校园卡,想在学工APP看看消费记录寻找线索。记录显示,卡片的最后两次消费记录是在博留食堂,金额为0.01元。原来,是食堂阿姨在捡到卡后,通过刷极小金额的方式留下消费记录,用这种巧妙的方式提醒同学卡片所在的位置。阿姨的妙招不仅“狠狠感动”了同学们更让大伙感叹:“阿姨也太聪明了吧!” 杨阿姨说:“学生来吃饭遗失玉兰卡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捡到的第一时间就会放到食堂的失物招领处保管起来,方便学生来认领。网友们戏称出此妙招的杨阿姨是“博士毕业”——虽然杨阿姨不是博士毕业,但杨阿姨的一个女儿已经从北大博士毕业,另一个女儿正在大工攻读博士学位。 受杨阿姨的启发,为给同学们提供更贴心的帮助,大连理工大学发文称:自即日起,大连理工大学各食堂将正式开展“一分钱寻卡行动”。今后,若有同学的玉兰卡丢失在食堂,工作人员会通过刷取一分钱的方式在消费记录中留下提示。
【#男子68页PPT曝妻子出轨高校博士#】
#高校回应在读博士与已婚女同居#近日,有网友发布68页PPT,举报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黄某兴与其妻子王某长期存在不正当关系,引发关注。举报人张先生称,其妻2024年赴英留学期间与同校公派学生黄某兴结识并同居,2025年回国后二人仍多次在多地开房,相关亲密照片、聊天记录及医院就诊信息均被列入举报材料。 9月25日,华南理工大学学工部回应称,已对黄某兴作出留校察看处分,并以电话方式向举报人反馈。校方表示事件仍在处理中,具体处分细节未公开。 王某对部分举报内容不予认可,并指出相关隐私信息系未经其同意公开。目前,张先生称正考虑离婚,并已就黄某兴行为向学校进一步反映。(奔流新闻)
【观察快评:#用假装爱王源骚扰粉丝不是玩梗#】
#针对明星的网络暴力同样应受重视# 近日,有人反映山东菏泽学院毕业生袁某在视频平台骚扰女性。根据举报,袁某在陌生用户的日常生活记录视频评论区,发布有关骚扰性的言论。举报者表示,袁某在今年考取了威海市文登区选调生。9月24日,菏泽学院工作人员回应@现代快报 记者称不了解此事,威海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则表示已知悉此事,并介入调查。(潇湘晨报) “假装爱王源他的粉丝就会吻上来”?有网友认为袁某只是“玩梗”算不上“骚扰女性”,评论区的一句玩笑话闹大属于“上纲上线”。事实上,针对王源等明星的网络暴力正以“玩笑”“玩梗”为外衣,在平台算法的助推下,形成巨大的合力。类似“王扁”等模仿网红发布恶意模仿内容,袁某等网友通过评论、转发进行互动,平台再不断推送给“感兴趣”的人。所形成的巨大流量数据让网红有了关注度,“阴阳”的网友获得了圈子认同,进而鼓励其继续“创作”,周而复始,愈演愈烈,无限放大明星应承担的公众批评边界。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而是网络低俗内容屡禁不止现象的一个缩影。这类借“玩笑”之名的“阴阳话术”,正是一种典型的不带脏字却伤人于无形的网暴,明夸暗贬,充满恶意挖苦。在网络匿名性的保护下,一些人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负面情绪肆意发泄在网络空间。这种宣泄往往带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当其成为了一个“梗”,那么“玩梗”所产生的心理负担远远低于网暴。而这些评论在此类内容下获得“高赞”“前排”所产生的从众心理更是助推了低俗内容的传播。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阴阳话术”时,个体变得更加容易跟随这种风气,以免自己被排除在群体互动之外。 低俗内容的顽固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背后的经济利益驱动。平台的设计机制往往倾向于推广能够引发强烈情绪反应的内容,而用户的大量评论正是内容“受欢迎”的依据。从“模仿”明星到“恶搞”明星再到“碰瓷”明星,从内容制作到传播,再到变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一些自媒体或平台会刻意放大其争议点,甚至断章取义、制造话题,以博取点击和关注,一边吹捧一边放任负面传播,制造网络霸凌。 有媒体呼吁明星拿起法律武器,针对此类低俗内容、网络暴力勇敢维权。但“阴阳话术”往往处于灰色地带,如何区分正当的讽刺与恶意的“阴阳怪气”,在实践中常常难以把握。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完全依靠人工审核是不现实的,而人工智能技术对于“阴阳话术”这种隐蔽性强的表达方式更是存在局限。因此类似袁某这样“掉马甲”之后招致的批评更有“猛打出头鸟”的态势,其付出的代价也可能远超他造成的伤害。所以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网络暴力是没有赢家的。要减少“阴阳话术”对网络舆论空间的负面影响,归根结底要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只有网民具备辨别低俗内容的能力,并能自觉抵制,才能从根源上削弱低俗内容、网络暴力的生存土壤。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法律、技术、教育和公民素养的多元协同。有效遏制网络暴力,单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平台切实履行责任,也需要我们每一位网民的共同努力。